从人工智能看半导体行业与人才

2024-01-26 行业研究互联网思维市场营销

展示量: 621888
 
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获得应用,例如人脸识别,交通控制,甚至可以在围棋比赛、生物科技研发等方面战胜人类。

 

  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获得应用,例如人脸识别,交通控制,甚至可以在围棋比赛、生物科技研发等方面战胜人类。人工智能需要特征化信息输入,实际应用中特征化信息通常是多维量化数据的组合,而不是单个指标,因此人工智能有助于打开了科技创新和商业化发展的空间,有助于解决行业波动,人才内卷,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笔者不是研究经济和社会学的,对社会科学方面感兴趣的读者,个人推荐高金波的《智能社会》。
 


  可以参考人工智能的逻辑来研究半导体行业和人才的发展规律。半导体在不同应用领域追求的指标各有侧重,例如PC用存储器和CPU在不断提升器件密度,对半导体工艺精度要求最高;通讯类芯片需要更高的半导体迁移率;光伏半导体需要更高的光吸收特性和光电转换能效;LED自发光显示需要不断提升荧光量子效率和光电性能的一致性。对于半导体新材料还需要考虑化学稳定性、工作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问题。因此半导体科技需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电子工程等不同专业的人才共同努力,商业化发展就需要更多不同领域人才的加入。这些不同维度的考量,为半导体行业培育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特征化思考的逻辑基础。

 

  集成电路的商业化发展非常成功,甚至可能造成思维惯性而影响半导体在其他领域的创新发展。例如,应用在LED中的层状多量子阱(MQW)不一定是最优的结构。上海比英半导体的创业团队基于行业经验,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团队,在半导体领域聚焦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乃至新的表征方法和量产技术,目标是在细分应用领域针对性重构半导体技术,发展新的商业模式,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初创团队在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得了包括物理学(国家基地)、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理工科学位。团队包括两名具有多年半导体行业经验的博士,提出了体积外延(Bulk Epitaxy)、有机序构等新概念材料技术,发现了室温超辐射材料体系,发明了高通量薄膜结构原位表征方法,掌握了薄膜微纳应力核心技术。上海比英把体积外延和微纳应力视作半导体赋能技术重点发展,构造柔性半导体解决方案。

 

  上海比英依托高校实验室,前期投入在百万量级,在半导体行业是很低的,这正是技术创新类企业的应有特征。真正的创新就是低成本的,包括教育。后续发展需要有顶级人才加盟,更需要有潜力大、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青年人才。我们认同基于大数据特征分析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思路,希望各界能充分挖掘高考数据库资源,发挥大数据优势,通过人工智能以极低的成本选择有潜力的半导体技术类人才(特别是数学、物理高考成绩在前十万分之一和万分之一的应届考生),打破专业壁垒,从应用端的需求定向培养,有望在两年内解决半导体人才瓶颈。

Copyright©创业联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05139号
商务与客服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