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票市场指数变化与风险投资IPO退出

2014-12-30 上市

展示量: 6417
全球股票市场指数变化与风险投资IPO退出
    IPO的萎缩是否是美国市场上股价低迷所造成的,而无关那些更加严重的系统性问题。Grant Thornton的报告比较了8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股价指数。结果显示,美国的股价表现并不是最差的,却是处于中等水平。由此,该报告指出,美国IPO市场的萎缩是由于监管措施不当,并且给市场带来了严重的结构性破坏。进一步地,报告将中小企业无法进行IPO以及小企业IPO市场的萎缩,都归咎于监管措施的改变。
    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市场上IPO的萎缩与市场的股价表现没有相关性。报告还指出,研究中所采用的这些股价指数,事实上只能反映大企业的特征。所以,美国本市场的结构可能对那些市值较大的企业而言是合适的。但是明显地,这种市场结构严重地损害了对中小企业的估值。
    这一时期,美国的所有股票市场都经历了IPO的萎缩。报告该三大交易所的数据,他们发现,这次IPO的萧条起始于1997年前后——即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爆发之前,也是在《萨班斯—奥克利斯法案》颁布前整整5年。在美国三大交易所中,美国证券交易所( AMEX)  的IPO数量最少,纳斯达克( NASDAQ):稍多,最后是纽交所( 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中,IPO数量最多的一年发生在1993年,纳斯达克是1996年,而纽交所则是1999年。Grant Thornton的研究人员在和三家交易所从业人士的交谈中发现,美国证券交易所的衰落可以部分地归咎于另两家交易所的激烈竞争。而1999年纽交所IPO数量的增多,则应归功于纽交所与纳斯达克对上市公司资源的争夺。在这一过程中,纽交所放松了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从而吸引了不少企业。另外,一些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也在这一时期转战纽交所,因为他们希望摆脱新兴网络企业的形象。
    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有数据显示,美国正在经历一场上市公司“滑铁卢”。然而同一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形却没有这么糟。
    我们可以把上述现象当作是美国给世界的提醒:在标榜高速、低成本和自动化的美国模式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其对自然的市场培育机制的侵蚀。然而,市场的自然培育机制却是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美国上市公司数量在1997年达到峰值,之后就逐年减少。以绝对价格计量量,美国股市市值自1997年以来下降了38.8%。而在对GDP进行调整后,这-一数值达到54.5%。
    下面的篇幅里,作者将分别对北美、欧洲和亚洲交易所的情形做简要的介绍。
    北美的情形
    在我们的样本中,美国经历了最严重的上市公司数量的减少。自1991年始,其上市公司数量下降了22.2%。换句话说,这一时期,美国市场上减少的上市公司数目,甚至超过了在互联网泡沫中增加的公司数目的总和。按照一般的观点,上市公司的数目应该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但是,Grant Thornton的报告显示,按通胀调整后的价格计算,1991年以来美国股市市值下降了52.8%。如果按照一般观点,不考虑市场结构的变化,美国上市公司数目应该增加5500个左右,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总数目应该是现在的两倍。
    美国上市公司数量在1997年达到峰值,之后就逐年减少。以绝对价格计量,美国股市市值自1997年以来下降了38.8%。而在对GDP进行调整后,这一数值达到54. 5%。
    在1997年之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同。但是,这一年之后,以上市公司数目来衡量,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明显拉大。这一时期(1991-2008),美国的上市公司数量锐减了38.8%;而如果以通胀调整之后的价格计量,美国上市公司的市值更是下降了54.5%之多。
    亚洲的情形
    在亚洲,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处处欣欣向荣的图景。Grant Thornton的研究仅涉及了亚洲较发达的几个市场——东京、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研究人员预测,成熟的东京证券交易所应该表现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似的颓势。然而,一组数据考却揭示出那里令人羡慕的良好发展态势:1991年到2008年朝间,以绝对价格计算的上市公司市值增长了35. 5%,剔除通胀因素后,仍然有11. 3%的增长;而1997年以来,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实现了28.2 %的增长,经通胀调整后增幅14.1%。。同时,东交所没有满足于这些成绩,它还积极促成了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合作,共同推出了Tokyo AIM-为吸引创业企业而进行的一次创新。Tokyo AIM于2009年5月29日正式获得日本金融服务局的批准。由此,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司里,东京市场将有更好的发展。
    在中国香港,研究人员看到的是:1991年以来,港交所中上市公司数量量增长了253. 2070;并且在这一时期里,上市公司市值的增速比经济增速快了2/3。从1997年算起,上市公司市值增长了91.6%,经通胀调整后为22.7%。港交所的成绩要得益于那些中国大陆赴港上市的国有企业。
    在澳大利亚,1991年以来澳交所实现了99.9%的增幅,经通胀调整后实际增长9.4%。1997年后的增长为64.8070,通胀调整后为14.4%。
    根据以上资料风险投资公司说,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市场以及监管者一起,制定了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目标的证券市场发展战略。
Copyright©创业联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05139号
商务与客服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