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职审查相关信息

2014-12-26 项目

展示量: 6387

    在项目的审批程序中,投资人要时刻保持清醒,乐于接受新信息并且不断纠正先前的错误观念。另外,投资人必须清楚,在信息的接受方面应该力求详尽而全面,万不可因自己的成见而屏蔽那些有用的真实信息。在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项目其实不值得投资,那么不管前期已经花费了多少资源和精力,为了及时止损,投资人都必须果断地作出放弃的决定。实践中,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调查程序的后期。但是,投资人应该从一开始就牢记这一点。此外,人们常有意无意地假定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并把它作为后续决策的基础。我们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掉入这样的陷阱之中。
    上述情形已经被喻为风险投资领域的经典陷阱。究其原因,人们总是乐观地预计情况总会变好的。于是,投资人非但不去纠正过错,反而不断地在错误之上投资、再投资。实践中,想要实现投资决策的独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驱使风险投资人避重就轻,即使他们清楚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在尽职调查中,“确认证据”是一种常见的陷阱。人们也形象地将它称作“好听的陷阱”。因为,这种情形之下,人们只能听进那些“好听的”信息和意见,而对其他情况一概充耳不闻。另外的一个陷阱叫作“构造陷阱”。它是说,为了得到肯定的答案,人们会改变提问方式,从而尽量减少得到否定回答的可能。
    在对目标企业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建议您考虑如下问题:
    1.产品和技术方面
    (1)在技术层面,你是否认同目标企业的商业模式?
    (2)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乐于接受其他观点。
    (3)要辨得出真伪。
    初创企业的技术风险——很多风险投资公司都有一定的技术背景,并且对投资机会相当挑剔,但是,面对一项新技术,他们还是会被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所折服,从而忽略了对技术背后市场价值的认真考量。纵观风险投资案例,这种技术超群却没有任何市场前景的创意几乎随处可见。有些时候,新的技术并不能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或应用。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不确定的,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大问题,然而也可能因此导致整个企业的破产。所以,在进行项目评估的时候,风险投资人一定要经常问自己:这样行得通么?同时,风险投资人还应该向目标企业的管理层询问如下问题:哪些人会是你们的初始客户?他们将如何使用你们的产品?客户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产品,还是可以把它推广到整个企业?
    2.市场机会
    市场机会是否存在——机会已经出现?预计将来会出现?或者永远都不会出现?
    你将如何询问如下这些关键的问题?
    是否存在同类竞争?
    目标市场上是否有成规模的企业?
    目标企业准备开辟一个崭新的市场,还是意欲在现有市场上引进新技术?
    企业的成功是否需要目标客户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甚至是日常生活习惯?这行得通吗?
    最初的市场开拓——如果市场能够呈现指数型增长,那么成功可期。您可以想想无网络的例子。使用无线网络需要用户作出什么改变?想想您自己是如何使用网络的——您会被什么所吸引?又会放弃哪些尝试?那些在用户体验上的成功案例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子?
    3.对人的因素的考察
    企业的创始人是谁?他们有相关的背景么?
    目标企业的文化是什么样的?
    创业者及其领导力——期望企业的管理层从一而终,注定只能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此相应,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会改变。很多时候,企业成长得太快,超出了创业者的预期,也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这个时候,管理层的更迭就不可避免了。一般地,九成的创业者最终将不得不离开企业CEO的位置。只有极少数能力超群的企业家才有可能一直作为CEO与他们的企业一同成长。这一过程中,他们必须一直保持谦逊的姿态,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馈,并且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要求过于苛刻了。
Copyright©创业联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4089025号-2
商务与客服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