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品牌化

2014-11-21 品牌

展示量: 7294



  品牌这个词在现如今已不陌生,品牌策划公司在近年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大肆渲染品牌的身价,年复一年,各种有关品牌和营销的理论被逐一推了出来,4P、4C、4M、3R......数不胜数,虽说引导了品牌知识的普及,但也让很多老板脱离实际的盲目品牌化,没有能落地的措施,缺少能执行品牌管理的员工,让花大价钱买来策划成果付之东流,可惜又可悲。
 
  品牌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词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品牌并不总是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是品牌的消费者和经营管理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用简练扼要、精辟鲜明的语言从本源上对品牌进行定义的话,品牌定义应该是品牌经营者(主体)和消费者(受众)互相之间心灵的烙印。简而言之,品牌就是心灵的烙印。烙印是美丽还是丑陋,是深还是浅,就决定着品牌力量的强弱,品牌资产的多寡和品牌价值的高低。
 
  我们已经看到,国内中小企业对品牌的认识较之几年前已是大有改观,品牌在老板心目中的份量也是越来越重,品牌附加值、品牌推广、品牌定位这些词经常会从他们口中说出来,但笔者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发现,很多企业虽然有了VI、BI、MI等一系列品牌元素,但日常工作中却少有与品牌管理或者执行有关的部门和人员,管理成本降低,这让笔者感到诧异,老板对品牌的认知浮于皮毛,企业内部又缺少懂品牌、管品牌的人,那究竟是如何与策划公司合作完成企业整体品牌战略规划的呢?即使做出这类的规划,那可行性及可延续性又是如何保证的呢?
 
  没有一个消费者说企业的品牌只有对应其心理情感的价值才会去消费,好感只是情感价值的一部分,还要累积更多的情感价值,才能达成品牌的整体认同。简单的利益认同是使用价值,是消费者对产品利益的需要。而对品牌利益的需要是在社会环境中的情感需求和欲望需求。所有这些企业都要想如何去做,如果简单地说品牌是一趟通向国际化的快车,搭上这趟车企业的品牌就会怎么怎么样了,这就太肤浅了。这根本就是两码事。所以说品牌概念不清晰是整个中国市场普遍面临的一种现象。
 
  现实中,很多企业老板想做品牌建设或提升,马上想到的便是找家策划公司,甚至搞大型招标比稿会(目的是为了省钱,结果滋生腐败),企业老板开始很少与策划公司的咨询师沟通,高高在上,中高层没人拍板,不懂品牌营销,也不知企业整体发展思路,无可奈何,在这样的情况下,策划公司便也开始应付了事,不难看出,此举乃七伤拳,害人害己,企业白花钱,策划公司损害名誉。
 
  企业做产品,产品有产品的价值;做品牌,品牌也有品牌的价值。产品可以贩卖,品牌也能贩卖,消费者买一个产品,获得的是产品的利益,而如果消费者买的是有品牌价值的东西,就会获得品牌价值的利益。品牌如果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利益,这品牌就不能贩卖,不能贩卖的东西我们还塑造它干吗?多做产品卖产品利益就行了。所以既然要塑造品牌,品牌就得有单独的价值,它的单独价值满足和产品满足是不一样的,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利益的需要性或需求性;而品牌满足虽然也有需求性,但更多的是欲望性。
 
  企业品牌化战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缺少品牌化的企业,不仅利润空间低,也很难做长做久,风险投资公司也不会参与投资。但我们要意识到,塑造品牌绝不能把“宝”全部压在策划公司身上,打铁还需自身硬,笔者不否认全国有很多优秀的策划公司和策划专家,但也清楚地知道,企业能靠策划公司一时,靠不得一世,用句老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策划公司假如是品牌的领路人,那企业就应该清楚的知道,品牌化道路上,内部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假如有了品牌定位不执行,有了营销新策略不执行,有了整套VI不落地,还是会有无数个版本的名片、无数个颜色的标志,无数套不标示统一的服装车辆,那么找再好的策划公司也于事无补。
 
  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以人为本,一个城市的兴衰,在于以市民为本,一个企业品牌的兴衰,在于以员工为本,企业全体人员的品牌意识强,则企业品牌基础牢固,再加上外脑策划的扶持,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品牌就会应运而生,绿树长青。
Copyright©创业联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05139号
商务与客服联系微信